吨两优911品种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方案-亚美am8
发布时间:
2024-12-18 10:26
来源:
一、特征特性
1.生育期
两系杂交籼稻品种。适宜在江苏省淮北中籼稻地区种植,全生育期134.5天,比对照丰两优四号早熟10.0天。
2、植株性状
株高103.6厘米,每亩有效穗18.0万,每穗总粒数196.6粒,结实率87.1%,千粒重24.3克。
3、抗性
中感稻瘟病、白叶枯病,感纹枯病。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,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4.5级。
4、米质
整精米率69.7%,胶稠度72.5毫米,直链淀粉含量15.5%,长宽比3.1,达到农业行业《食用稻品种品质》标准二级。
信息来源: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公告2023年第12号
二、高产栽培技术方案
1、播种时间
在江苏省淮北地区作中籼稻种植,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播种。播种前种子可按“晒种—选种—浸种消毒—催芽—药剂拌种”的流程处理。浸种前用清水洗去秕谷和杂质,清水浸泡12小时后,再用25%咪鲜胺乳油2000倍溶液浸种12个小时左右进行消毒,预防恶苗病、苗瘟等病害发生。种子破胸率达90%以上,或芽长1-2毫米即可播种,播种前用60%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或30%噻虫嗪悬浮种衣剂等拌种剂均匀拌种,在阴凉处晾干1-3小时后播种。
2、培育壮秧
稀播培育壮秧,水育秧秧田亩用种量10-15千克。播种前一周结合整地施底肥30千克复合肥(15-15-15)培肥苗床。移栽前3-5天看苗施“送嫁肥”,每亩施尿素3-5千克。机插秧每亩用种量2.0千克左右,播种时,用55%敌磺钠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对苗床进行杀菌消毒处理。育秧期间加强温、湿度及肥力调控,培育粗壮秧苗。秧苗2叶1心时用1%的尿素溶液喷施一次“断奶肥”,喷后再用清水喷一次洗苗。移栽前1-2天打好“送嫁药”。
3、大田管理
适时移栽,水育秧人工移栽秧龄20天左右。可按4×9寸或5×8寸的规格移栽。机插秧秧龄18-20天,株行距5×7寸或4×9寸为宜,每亩插1.7万蔸,每蔸插2-3粒谷苗,移栽后及时查漏补苗。
4、肥料管理
施足底肥,移栽前3-5天,结合整地,每亩施复合肥(15-15-15)30千克。早施分蘖肥,移栽后5-7天每亩施6-8千克尿素做分蘖肥,促进早发分蘖。在主茎幼穗分化3期,每亩施尿素3-5千克 7.5千克氯化钾做穗肥。可增施硅肥及其他微量元素肥,以增强水稻抗性,提高稻米品质。
5、水分管理
移栽后深水返青,水深3-5厘米左右;返青活棵后直至有效分蘖临界期应间歇灌溉;每亩总苗数达15万左右时开始排水晒田;孕穗至抽穗期保持浅水层,若遇到高温天气,可以灌深水(7-10厘米),降低田间温度,减少高温不利影响;灌浆成熟期采用间歇灌溉,干湿交替,花期以湿为主,后期以干为主。
6、化学控草
在秧苗返青后(移栽后5-7天)结合第一次追肥用苄·乙或苄嘧·苯噻酰或吡嘧·丙草胺拌尿素撒施。施药后田间保持3-5厘米水层5-7天,切忌断水,以免影响防除效果。更不能淹没秧心,以防产生药害。
7、病虫害防治
抓住三个施药关键时期(分蘖末期、破口前5-7天、抽穗期)。分蘖末期主要防治纹枯病、钻心虫和卷叶虫;破口前及抽穗期主要防治纹枯病、稻曲病、穗颈瘟、稻飞虱、钻心虫和卷叶虫。其余时间根据田间观察及当地病虫害情报,及时进行防治。具体农药使用可咨询当地农资销售处,注意农药轮换使用。
三、注意事项
1、苗期注意稻蓟马危害,移栽后及时防治福寿螺危害。
2、施药时注意避开高温时段,晴天最好在傍晚进行。水稻扬花时不要用药,齐穗后尽量不用或少用化学农药。随着田间长势情况逐渐加大用水量。
3、钻心虫、卷叶虫等防治要注意抓住低龄幼虫阶段,在虫卵孵化盛期及时防治。内吸 触杀相结合。否则钻驻后防治较困难。
4、田要平整,高低落差不超过3公分。
上一页
上一页